1.规划目标
坚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实施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提高专业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稳固发展以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为核心的工、理学科相互结合、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稳定并逐步增加现有的办学规模;探索并形成行之有效的示范性高技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坚持教育改革,推动专业内涵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强化全过程质量监控,使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鲜明特色,教学管理水平居各学院前列。
2.现状与规划依据
现有的本科生共954人,其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519 人,自动化专业 189人,电子信息专业 246人,专任教师45人,教辅人员19名,目前各专业生师比1:21。现有师资队伍还将研究生教育折合入学院的编制指标,另外,学院还承担了全校的电类基础课程的教学。鉴于教师年龄结构,今后5年教师会有大量的新老交替,在不断引进教师的基础上专任教师应达到60人左右,生师比达到1:15。
现有的学科体系尚需完善。主要是: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应围绕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的目标,突出办学优势。2.自动化专业应结合行业特点,以化工行业的过程自动化为依托,优化教学模式。3.电子信息工程要以国家产业导向为建设方向,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突出专业方向。
3.具体措施
(1)稳定并逐步增加现有招生规模
受学校生源结构的调整,从2012年开始,我院招生规模逐年缩减,2014年最低,从2015年开始要逐步提高招生计划,到2018年招生应该达到300人规模。其中电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卓越班2个,中外合作班级1个,自动化专业,电子信息工程各2个班。
专业 人数 年度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自动化 | 电子信息工程 | 合计 |
卓越班 | 中美合作班 | 平行班 | | | |
2011 | 64 | 31 | 90 | 46 | 74 | 305 |
2012 | 43 | 34 | 78 | 70 | 38 | 263 |
2013 | 32 | 33 | 40 | 31 | 64 | 200 |
2014 | 34 | 40 | 0 | 42 | 70 | 186 |
合计 | 519 | 189 | 246 | 954 |
(2)探索并形成行之有效的示范性高技能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以国内外应用型大学为标杆,在调研中高职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情况的基础上,校企共同研究确定试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根据本科层次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相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对接”的原则,研究制定具有职业教育特征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3)坚持教育改革,推动专业内涵建设
按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一线电类高层次工程技术人才需求为主要依据,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实现电气学院各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较强工程应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获得职业资格认证且具备较强职业素养的一线工程师。
主要工作:
●逐步形成具有面向工程应用、知识与能力并重、全面发展
的人才培养理念的新的人才培养方案;
●构建以行业和岗位的工程系统对象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
核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体系;
●三个专业各建设5门以上体现行业与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符合职业能力要求的优质专业核心课程;
●撰写应用型本科特色教材4-5本、若干项基于工程系统对
象的课程课件及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建设5个产教融合的集实习实训、岗位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多功能教学实践平台和产学研及实习基地;加大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毕业设计的改革力度,力求实效,大力推进“本科生导师制”和“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建立学分替代和学分奖励制度。
●建设高职、企业和本科院校三位一体的复合型多层次的教师队伍,“双师型”师资比例达50%以上;
●规范的专业技能认证培训及考试制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完成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申报工作;
●建设教师、学生交流和学习的国际合作平台;
●形成一套完整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及监控体系。
(4)加强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强化全过程质量监控
将从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教师考核评价、学生评教等方面开展专业教学管理制度的建设。
●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
教学质量评价是教师考核重要依据,将从传统的以考试平均成绩、及格率、出勤率、课堂纪律等为主要指标的课程教学评价转变为以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应用、以活学和应用为目标的效果评价)和第三方评价(督导、学生评价)为主的评价。继续推进多种形式(口试、笔试、小论文、实验操作、网上考试等)、多个阶段(平时测试、作业测评、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多种类别(校内考试、跨校联考、社会公共考试等)、多种成绩评定方式(主考教师评定、考评组评定、学生参与评定)等方面的考试制度改革,以考试为杠杆,推动学生个性培养和全面素质教育。在调研基础上编制各类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学生评教体系建设
学生对课程教学质量的评价纳入上述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设中。此外,还应该建立课程教学之外的教师评教体系,从师德、行为规范、对学生思想的正确影响、对学生发展规划的指导、课程教学之外学习建议等等方面建立评价体系。
●教师考核体系建设
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进行教师考核体系的改革,改革的重点是针对以课程学时为主的教学工作量考核转变为以课程教学质量、学生评教、第三方评价、教师工程教学和实践指导能力、教师为行业和企业解决难题、教师科研成果被行业和企业所采用及其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主的教师考核,教师考核要有利于鼓励教师以人才培养为荣,鼓励教师积极参与专业建设,主动开展教学方式、教学方法、手段改革,提升自己的工程教育能力,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和大学生的成长。
(5)加强教学基本设施建设
完善学院教学规章制度,整肃教学纪律,全面开展专业教学评估,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强化教学过程考核,丰富考核模式;开通学院教学信息系统,建设高质量的电类课程网络课堂,扩大教学的开放性,更新管理观念和手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现代化的教与学的环境,逐步实现本科教学的科学、先进、规范、有序的局面。
在已经建设一批包括上海电气自动化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10多个企业培养基地基础上,按照他们的标准典型化后重点建设综合工程实验中心,包括:
工业自动化实训室:发挥现有的西门子PLC系统作用,建立与之配套的工业级实验系统:可重构柔性制造系统(RMS),整个系统包括:模拟加工中心(加工工艺流程)、直角气动机械手、产品检测生产线、机器视觉生产线、4轴搬运机械手和立体仓库,采用模块化设计,提供标准接口定义,从控制软件平台(上位机)、模块设计(非标设备)、零件改造(技术改进)等三方面都可进行改进。
电力系统实验室:以ABB技术应用为核心,建立一套典型的电力系统实验系统:风光互补发电系统、继电器保护实训装置、电力系统自动化实训装置、高电压试验技术三维仿真系统、电力系统综合分析与仿真系统、电力系统多机监控平台、电力电子及变频技术实训装置、安全用电实验装置等,开展电力的产生、传输、工业应用等多个环节的实训教学。
电气自动化实验室:以轨道交通自动化技术应用为核心,按照基础型、验证性和创新性思路建设,主要设备包括:工业电气实训柜、屏蔽门/塞拉门、自动扶梯、消防报警、转辙机、模拟机车、车站模拟控制系统等。
机器人实验室:以国内外常见的工业机械手为主建设。主要设备包括:ABB、安川、国内先进的六自由度机械手各2台(搬运、装配各1台)、视觉随动系统、并联机器人、AGV搬运机器人、研究型机器人、四旋翼机器人、人形机器人、教学机器人等。
先进制造技术实验室:以典型工业原型抽象化后为研究平台,重点学习、研究新技术的应用,主要设备有:可重构机电一体化平台、旋转机构故障检测试验台、直线驱动动力学性能测试试验台、主轴回转精度测试试验台、二级/三级倒立摆、球杆系统。
⑥ 电机传动与控制实验室:以四种工业常见电机:直流、交流、步进、伺服为应用原型,采用模块化的设计思路,主要设备为:电机传动与控制试验台、DSP电机控制综合实验开发平台、机电传动控制测试实验台、两位运动平台。
此外将探索校企共建和共享的产学研一体化实验、实习、实训中心;引入企业已有的或校企共建职业认证培训中心,并获得认证培训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