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我院学生工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一线工程师、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学生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有效结合的新机制与新模式,不断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
(二)、理念、目标与思路
工作理念:以育人为中心,以实践、创新教育为重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
发展目标:
(1)围绕学校人才培养目标,致力于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以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进一步突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办学理念,凝炼办学特色,注重对学生精神文化的培育,突出特色,争创一流。
(3)进一步吸收和借鉴国内外应用型大学的先进办学理念,真正做到统一师生思想,凝聚人心,努力办好 “卓越工程师”计划(自动化)和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促进优秀学风氛围的形成。
到2015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得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业竞争力、社会适应力和社会贡献率明显增强,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继续保持高于上海市重点高校的平均水平。
工作思路:以素质教育为主题,以思想教育为核心,以学风建设为中心,以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以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为载体,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为保障,着力于满足学生成长成才、全面发展的需要,着力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着力于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发展任务
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坚持学生工作发展观,2015-2020年,我院学生工作将实施“三三工程”即:围绕“三项重点”(思想引领为重点、实践育人为重点、科技创新为重点),营造并建设“三种文化”(学习文化、校园文化、工程师文化),深化“三项服务”(心理健康服务、就业创业指导服务、帮困育人服务),全面推进我院学生工作科学发展。
1.围绕“三项重点”
(1)思想引领为重点
① 继续加强党建工作,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按照党中央党员发展工作细则的修订精神,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指导方针,继续在优秀大学生中做好发展党员工作。着重在质量上下功夫,要培养发展一批批真正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大学生党员。到2020年,在校本科生党员比例力争达到10%-13%。
二是拓宽学生党组织设置形式、增强学生党组织活力、扩大学横党组织影响力。结合校园文化与环境的变化,在继续做好“将学生党支部建在班上”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在学生干部队伍、学生团体、学生公寓、出国交换学习的学生中建立党支部或党员流动站,扩大覆盖面,形成无缝隙的交叉覆盖,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党组织作用的充分发挥”。
② 强化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青春梦,中国梦”为切入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努力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利用网络、新媒体等方法和载体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实现“线上线下”不间断教育、“校内校外”全覆盖引导。到2020年具体做到:一是结合市教委、学校要求,努力开展易班网络思政建设,使易班成为大学生们喜爱并乐在其中的网上社区;二是继续广泛开展“知礼、笃学、修身”的主题教育活动,不断提高主题教育活动的覆盖面、影响力;三是积极建设学院学生微信,利用移动网络开展时空全覆盖教育引导。
③ 加强团建工作,强化青年团员的骨干作用
根据学校团委要求,探索规范基层团建、指导基层团建科学发展的新途径,发挥校学生会、校学生团体联合会等学生组织的沟通桥梁作用,建设好学生后勤信息服务中心的服务学生平台,建设健全规范、行之有效、推动团工作服务团员青年、科学发展的好机制。
以学院团校、英才培训为依托,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大力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强化青年团员骨干的培养。打造学习型团组织。开展榜样教育,继续开展“共青团之星”评选活动等评先活动,树立一批先进的典型,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向榜样学习。
(2)实践育人为重点
我院把创新能力培养作为大学生的重要培养目标之一,学生应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经济管理科学的基础知识,综合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同时应具备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育人则是培养这些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方式。2015-2020年,学院将强化实践在育人中的作用,推动社会实践的专业化、基地化、常规化、国际化建设,建立社会实践专项经费,力争2020年建设5个社会实践基地、打造10个社会实践活动品牌,每学年学生社会实践参与面达到80%以上。结合新形势要求,继续举办好“知行杯”社会实践活动等传统志愿服务项目,建设 “爱心”志愿者服务队、“大红枣”志愿者服务队、“阳光”体育志愿者服务队、科技志愿者服务队等5支示范志愿服务队伍。
(3)科技创新为重点
卓越工程师应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较宽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内至少1 个专业方向的专业知识、技能与理论,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具有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科技创新活动则是培养这些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以“飞思卡尔”智能小车竞赛、全国电子设计竞赛、“西门子”杯仿真控制挑战赛、“AB”杯控制系统大赛等学科类竞赛为平台,在学院积极开展各类学术创新活动,建设一批适合学生特点,学生参与程度高、切实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的好项目,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学生学术创新成果的显示度。
2. 营造“三种文化”
(1)加强“学习文化”建设,培养良好的成才观
结合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发放仪式等,积极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大力宣传表彰先进,深化“先进班集体、优秀大学生”的创建活动,切实发挥先进典型的导向作用,树立可见、可信、可学的学习榜样,充分调动学生勤奋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深化诚信教育,引导学生诚信做人、踏实做事,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提高学风建设的整体效果;开展各种类型的教育与培训,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培育优良的校风和学风,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素质培养
以深化办学理念、培育理工精神为核心,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努力打造理工文化精神内核,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共同思想基础;同时加大形象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学院的社会知名度;三是努力打造一批文化精品活动和项目,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和格调。继续开展学院“十大歌手”、“迎新晚会”等品牌文化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同时充分利用“五一”、“五四”、“七一”、“十一”、“一二.九”运动纪念日等重大节庆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唱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主旋律。深入开展“文明校园、文化寝室”等道德实践活动,把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引导大学生从具体事情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继续深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通过办好学生科技文化节、“挑战杯”、学生艺术节、运动会和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社团活动,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工程师文化”建设,培养卓越工程师
依据我院学生成长、成才的发展规律,根据各年级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和成才需求,构建多级科技创新平台,即:基础平台—交流平台—竞技平台,全面营造工程师创新文化氛围。基础平台主要包括各类学术讲座,利用第二课堂邀请电气工程学科领域内的著名学者、专家,为大学生讲述学科领域的发展态势和工程案例,开拓大学生的学术思路,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交流平台主要是指高低年级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同学之间的联系与思想碰撞,拓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思维,从而更好实践科研梯队建设。竞技平台主要指组织学院大学生以团队的形式参与的各级各类全国性科技创新竞赛。通过竞赛,引导同学主动学习,自己寻找合作伙伴,让同学自我设计、自我实践,充分展现自身的才华,使得同学从实践中提高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深化“三项服务”
(1)心理健康教育服务
以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作为目标,建立并完善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安全监护体系。进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化建设,发挥学校、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组织架构的作用,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医疗机构紧密联系的学生心理健康维护与干预工作网络。同时,优化学生心理咨询工作方式。在工作模式上,主动出击、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解决心理问题,并对每位学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在工作方法上,注重实效,积极利用易班、微信等网络媒体,开展经常性长期心理辅导与突发性心理干预;将在学院心理辅导站开设定期的心理辅导沙龙、一对一心理咨询等长期活动。
(2)就业创业指导服务
加强创业教育与培训,对有创业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学生,开展创业培训;全面加强创业基地建设,通过多种形式建立大学生创业实习、孵化基地和校内模拟创业实验室,为大学生创业开辟较为集中的专用场地,配备必要的公共设备和设施,争取在2015年形成一定的规模;全面加强创业信息服务,广泛收集创业项目和创业信息,开展创业测评、创业模拟以及“一对一”的创业指导和咨询;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层次和类型的大学生科技竞赛和创业大赛,遴选优质项目,并利用各种社会资源,通过多种渠道筹集资金,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积极促进教师和学生的科研成果、科技发明、专利等转化为创业项目。同时,积极开展各类就业指导活动,确保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高于上海市重点高校的平均水平。
(3)帮困育人服务
以“育人”为核心,把学生资助工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平台,立足平凡,追求卓越,不断创新济困育人工作的方式和内容。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档案库,确保有限的资助资源落实到最需要的学生。到2020年,对于档案库内的学生,在100%安排勤工助学岗位的基础上,确保每人至少享受资助一次,并进一步加强对特困学生的资助力度。同时努力拓展学生资助项目,争取更多的社会资助。到2020年,争取社会助学金金额的比例达到25%以上。进一步做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建立国家助学贷款资料室,使贷款工作进一步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