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行政信息公开  重大决策  学院发展规划
学院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学科专业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构建有竞争优势、特色鲜明、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优秀一线工程师的专业体系,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专业建设质量,学院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精神,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坚持“全面规划、重点突破、强化特色、整体提高”的原则;按照学校拟订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十二五”规划(讨论稿)》。贯彻落实好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结合学校“教学质量月”活动,对我院的“十二五”规划内容组织教职员工进行了广泛的学习和讨论,依托我院现有的学科专业优势及基础,充分考虑社会对人才的需要,科学、合理地做好学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提高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建立以特色专业为龙头、相关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促进教学质量及办学水平全面提高,努力形成与国家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线优秀工程师人才培养结构,推动我校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建设工作整体水平的提高。

一、“十一五”期间学科专业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在“十一五”期间,是我院取得较大的发展,经历了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工作,使我院的本科教学工作正规化、教学运行制度化、教学管理规范化,统一了原三校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整合了教学资源,使实验教学设施布局初步合理,资源基本共享,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设备使用效率,初步减少了重复建设和浪费;引进个别的教授博士毕业生,使师资队伍结构得到初步变化,高职称、高学历师资比例有一定的提高;完成了1个新专业学士学位授予权的申请、检查、建设工作,使我院的本科专业达到3个,稳定了办学规模和办学条件。新兴专业的建设和学生适应社会能力得到了提高,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率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面向上海市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通过“十一五”期间、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期间的建设,带动了相关学科的发展与建设,在学院的日常教学、科研工作和对外服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十一五”期间,我院的科研经费、学术论文、教学论文、申报专利数增加了一倍多,横向科研项目水平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根据学校的发展战略,实现了二级管理的转变,并制订实施了两届二级管理方案。

但由于各种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学院的专业、学科和团队建设没有得到很大的提高,专业建设、学科建设、学术研究的氛围没有形成,学院的管理和分配制度还停留在上海同类高校中比较落后的水平,还无法通过分配制度实现调整和激励专业发展、教学改革和学术研究的目的,在国家级项目、省部级或国家级奖励等方面没有实现零的突破,教师的思想还停留在上课回家这种简单的基本模式,师资队伍建设严重滞后,没有形成一定的、具有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更没有形成相应的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学科团队等。

三、“十二五”规划学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应用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型人才的缺乏,目前是制约上海市、乃至全国各个行业发展的瓶颈,随着我国新型能源技术、城际交通技术、农村人口城市化等产业的转移和布局优化,国内及亚洲地区对相关的应用型技术研发和生产一线工程师人才的严重匮乏将愈加明显。而具有创新能力、能够解决生产一线工程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是基于国家和上海市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国民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工程技术等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为国家和社会提供技术支持,培养应用型、高水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才而建立的。培养目标将面向实际,培养出既具有较好的理论基础知识,又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科专业属于物理科学的电类基础学科专业,是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也是其他工科类专业的基本支撑。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的事实也说明该学科专业的培养目标能够满足上海市及国家发展战略的需求,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实际上,在参加工作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毕业生中,绝大部分工作在生产第一线,成为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和工程师。根据统计,2005年的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87%,2006年达到89%,2007年达到91%。

在“十二五”发展时期,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将以本科教育为立足之本,科学研究为强院之路,服务社会为兴院之源为首要目标;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中心作为办学根本;以尊重科学,人才强校,专家治校,教授治学为治学之源。努力将学院建设成一所高水平、应用型、特色鲜明的多科性本科学院,成为培养卓越一线工程师的摇篮作为学科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四、“十二五”学科专业建设的主要目标

1.总体战略

1)战略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国际视野的、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型技术人才。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立足上海,面向全国,满足社会对生产一线工程师的人才需求。

强化内涵建设,办好现有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3个本科专业,共包含7个专业方向,分别为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力系统自动化、电工理论与新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信号与信息处理,工业自动化(中美合作办学)。到2013年,除中美合作办学的专业方向每年招生1个班级外,其他3个本科专业每年招生8个班,按每个班级40人计算,使我院在校生人数达到1280人左右,在2020年前,稳定在这一办学规模。尽快利用和机械工程学院共同申报而已经初步获得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

在此基础上,增强研究生培养能力和培养水平,在2014年之前,使电气工程或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在20162020年,力争使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

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和自动化2个学科专业建设成为上海市经济发展的应用型特色学科专业,其他学科专业建设成为上海市、乃至全国发展所必须的应用型本科专业。

2)战略部署

解放思想,打破常规,大胆创新,敢为人先,要实现超常规、跨越式的发展。要有勇气和胆略,提出别人没有提出过的思路,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改革现有考核与分配制度,重点奖励对学科和专业有突出贡献的人员,逐步实现按劳分配。并坚持既定的方针,通过不懈的努力,取得显著的成绩。团结全学院力量,目标一致,奋发图强,努力使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在2012年前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审时度势,有的放矢,瞄准市场,准确定位。根据社会对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科各专业应用型人才越来越迫切的需求,从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发展和完善本科教育、创建研究生培养教学体系和组织结构,重点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应用型本科和研究生人才。

努力塑造新的电气与电子工程学科各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在一、二年级完成二大学科专业基本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自选专业进入专业基础和专业课的学习。要全面改变现有的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方式和方法,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和实践环节,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要让学生在新技术开发平台、新知识应用和实践平台,以及知识结构完整、工艺装备先进、技术水平高、教学环境优美实训基地或有特色的产学研基地,受到专业理论和应用型新技术的系统训练,最终形成一个整体的应用创新型专业教学过程。

2.具体目标

1)学科建设

 (a)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培养目标是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需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文化科学素质、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培养具备较强的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系统运行及维护、微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研究及开发、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和应用技术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该学科专业对应的一级学科为电气工程,包含5个二级学科,我院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涉及其中4个二级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目前该学科专业只培养本科生。在2015年前后,力争使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

(b) 自动化

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自动化专业宽口径复合型、 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将使学生成为能在运动控制、工业过程控制、电力电子技术、检测与自动化仪表、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等领域从事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运行、系统维护、科技开发工作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该学科专业对应的一级学科为控制科学与工程,我院的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涉及其中2个二级学科(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在2015年前后,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2个二级学科有望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在2020年前后,使该学科专业初步具有培博士研究生的能力,并获得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

 (c) 电子与信息工程

是电子工程和信息工程方面的宽口径专业,研究如何应用信息理论、电路与系统理论、通信技术、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实现信息的获取、传输、处理和实时控制。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研究、设计、开发、制造和集成电子设备及信息系统的能力、具备应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本专业着重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该学科为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专业,我院目前本科生培养涉及的二级学科专业有2个,分别为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通过“十二五”期间的建设与发展,将在2015年前,使该学科专业的信号与信息处理、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具有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能力,并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2)教育教学

电气与电子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相关产业对本专业知识面要求的不断扩大,又使得本专业的教学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目前的教学也受到扩招、学生基础较差、有些学生对所选专业不感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建设势在必行。要鼓励教师在全院的统一规划与部署下,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与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时俱进地不断革新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本,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为社会培养高质量的有用之才。

进一步改革培养计划,修订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的教学大纲,如电路原理、自控原理、微机原理、电子技术基础等。重视相关技术的基础和实践教育,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原理、关键技术等知识。

注重专业课程实验、课程设计、创新实践环节的教学,如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及应用、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ORCAD设计等。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课堂授课中加入实际工程中的新技术、新产品的介绍;改革教学手段,增加多媒体教学方法的应用。

以选修课的形式推出各类专业方向课程,从电路设计计算、检测、控制系统软硬件设计、传动系统控制及运动控制、嵌入式系统等几方面考虑,以实用性为主,兼顾专业理论与方法,扩大知识的覆盖面,以入门为主,实际应用时再加强等。

加强本专业教师的教改意识,按照国家大学本科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意见,利用教研室教学研究和讲座等形式,强化新教学体系框架。以科研带动教学、在改革中努力寻求新的手段,使主干课程教学有较大突破和获得良好成果。

鼓励教师外出参加学术会议,积累会议材料,并为教师学生举行报告会,已经规定教授博士每年必须为教师学生举行一次学术报告会,丰富课外知识。

加强实践环节的内容。新增许多新的实践环节的内容,如过程控制课程设计、电路综合设计与实践等,增加动手能力的培养,多一些自行设计的实验。

3)科研工作

科研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高等学校学术水平和发展潜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将通过开展各种科研活动来提高整个师资队伍的学术水平,将通过各种手段,争取科研项目,逐步取得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成果。通过二级管理手段,鼓励、奖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在今后5年内,学院力争承担20项以上纵向课题,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项。到2015年,科研经费达到400万元/年以上,在各种刊物发表科研或教研论文100篇以上,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数占90%以上,力争获得10项以上专利。

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努力争取校级、市(部委)级和国家级教学项目,积极申报教学成果,争取在市、部级以上教学成果奖中,取得较大突破。

在科研方向上要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在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上,以应用技术研究为主,兼顾基础研究,特别要以本学院的专业特色为依托,承担一批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并取得较好的成果。注重加快科研成果的产业化步伐,加大专利技术的转换力度,在为市场经济服务的同时,也为学院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积极鼓励广大教职员工、特别是中青年教师开展各种科研活动,除学校的各种优惠政策外,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也将继续实行科研工作激励政策,以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参与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4)师资队伍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师43人,另有双肩挑教师6人。具有教授5人,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23人。

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关键是师资队伍,学院目前师资队伍结构严重不合理,55岁以上本科学历教师非常多,博士学位、副教授以上职称教师严重匮乏,电气工程下属学科、电子与信息下属学科没有学科带头人,所以,急需大力引进高水平学科带头人和具有实践经验的博士教师,在20112015年期间,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的教师人数达到75人左右,其中教授1015人,具有副高职称的教师2535人。在师资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70%以上,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达到90以上。

在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着力培养和引进学术、学科带头人,为每一个学科专业至少培养和引进一名学术造诣高、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领军人物,并形成学术团队。

5)学生工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构建和谐校园环境,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国际视野的、一线工程师为主的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

管理与服务并重。学办的工作以学生为本,为学生解决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难题。加强沟通。包括师生之间、辅导员之间、辅导员与专业教师以及其他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形成研究型团队。

以学生为本,管理与服务并重。辅导员因材施教,尤其注重学习方面有困难学生的思想工作,大幅度降低不及格率和作弊率。辅导员主动加强沟通。辅导员主动走进学生的生活,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主动走进课堂,与教师交流提高学风的思路。主动与其他管理人员合作,共同服务学生。加强与其他西部之间的合作与交流,相互学习。

加强辅导员队伍的自身建设。在工作过程中注重总结和再学习,全面提升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充分利用各种培训和攻读研究生机会,使管理和服务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形成研究问题的风气,使学生管理具有全局性和前瞻性。

加强学生的党建工作。更加严格按照组织培养程序,使学生在加入党组织过程中受到系统的培养和教育,学生党员队伍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确实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认真落实班导师工作。聘任具有较高水平专业知识和合理知识结构的教师担任班导师,使他们在大学生成才之路上起到了导航作用和引领作用。

6)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

在现有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基础上,拓宽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渠道和范围,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学的层次。

在学院现有的3个专业中,寻找合作办学对象,为每个专业的学生提供到国外高校短期交流学习的机会;为有条件的学生,提供联合培养的机会,使学生有机会到国外高校长期学习,并能够获得国外高校的学位证书。

采用各种不同的办学模式,开展中外合作研究生教育工作的前期准备和尝试,为毕业生提供到国外高校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机会。

在现有学科建设的基础上,扩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到国外学习、进修、交流的机会,鼓励教师用较长的时间到国外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建立各种关系,学习国外的先进经验,洋为中用。一方面提高教师的视野、外语水平,另一方面,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掌握国外先进技术、科学研究的前沿领域、研究手段和方法。

7)管理工作

改革现有的二级管理工作方案,建立、完善相应的各项规章制度、奖惩措施,民主管理,发挥党、政、工联合工作的优势,积极听取不同侧面的意见,提高学院的管理效率,为教职工提供一个高效、严肃、愉快的工作环境。

行政人员要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协同工作,协调一致,相互学习,积极配合,保证日常教学、科研工作高效、顺利开展。

优化办公室人员的结构,提供工作水平,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服务和便利,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实验室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满足学校长期发展战略的要求,稳定实验教学秩序。

8)校园及文化建设

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教育部、上海市教育党委市教委及我校《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以师德为核心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思想过硬,知识渊博,品格高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努力提高本科教学水平。

把师德师风建设同新校区的搬迁、教学、科研、服务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克服多校区办学的困难,积极探索一条有效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机制。

以师德建设为核心,带领全体教师共同探讨工程教育改革,增强工程教育意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强对教师进行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思想道德素养、增进教书育人意识。热爱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

树立典型、激励先进,营造弘扬优良师德师风的氛围。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依托,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每年“教学十佳”、“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老师”、“毕业设计优秀指导老师”等评选活动都大大调动了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凝聚了人心,推进了师德建设。

3.主要举措

1)完成几个重点改革

在新一轮二级管理方案的基础上,鼓励具有教学特长和科研特长的教职工,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安心从事其擅长的工作,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最终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使每一位教职工的特长,体现在教书育人的各个环节。

在奉贤校区周边地区,开展产学研合作工作,在5年内,为每个专业建立23个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使有较强科研能力的教师,与相关企业建立密切合作的关系。

2)实现几个重点发展

5年内,使控制科学与工程或电气工程一级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

年科研经费突破400万元。

师资队伍缺编人数减少到5%以内。

提高和扩展中外合作办学层次。

 

 

 

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0141110